返回

没钱赛什么车?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43章 中国车企的野心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有人推开门的声音,回头一看是陈向北走了进来。

    他当即起身,用着敬佩无比的语气说道:“北,没想到你除了是个赛车天才,还是一个商业奇才!”

    “就在昨天华利集团跟福特集团,敲定了有关收购沃尔沃汽车品牌的全部细节,其中包括由福特方面提供的两亿美金无息贷款。”

    “确实如同你说的那样,福特集团愿意协助收购,这桩价值数十亿美金的跨国并购案,可以说是在你的手中主导完成!”

    斯塔勒的语气越说越激动,毕竟他的身份也是一名投资人。

    越了解金融投资圈子,就越能感受到陈向北的建议有多么大道至简。

    事先没有人能想到,可以借卖家的钱,去收购卖家的品牌。

    陈向北不仅想到了,还真把这件事情给谈成了!

    斯塔勒不相信这种数十亿美金级别的跨过并购案,存在着什么运气侥幸的成分。陈向北能提出这种方案,意味着他对两家汽车巨头企业脉络把控十分精准,知道双方想要从中得到什么。

    商业,最难得的就是看透对方底牌。

    陈向北的建议,相当于看透了双方底牌,简直能称之为商业奇迹!

    这让斯塔勒还不由联想到,当初陈向北要自己出资收购本田F1车队,且预言RA109将是充斥着黑科技的“火星车”。

    事实证明,陈向北的预言没错。

    今年F1已经进行了两场分站赛事,布朗GP车队的车手简森·巴顿,轻松斩获了两场分站赛事的冠军头衔。

    更夸张的是在澳大利亚揭幕战,布朗GP车队直接一二带回,展现出断层式的性能领先。

    陈向北的这种商业嗅觉,如果不是一名职业车手的话,斯塔勒觉得他完全能成为下一个“巴菲特”!

    “谈成了就好。”

    相比较斯塔勒的激动,陈向北就显得很淡定。

    毕竟这种所谓的商业奇迹,无非就是拥有历史的上帝视角。

    实际上哪怕没有自己的建议,按照历史进程的发展,华利集团依旧能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,只不过时间稍微晚了些而已。

    “何止是谈成,华利集团的董事长李,今天还来到了东望洋赛道亲自观战,他对于你的实力跟表现非常感兴趣。”

    “并且李还透露出华利集团,有着进军高级别方程式的想法!”

    华利集团算是国内早期唯一有“赛车基因”的车企,在零几年还处于起步“山寨”的阶段,就已经斥巨资打造了华利方程式,并且自研了F4级别的方程式赛车跟引擎。

    到了一几年壮大之后,更是连年参与国际房车赛事,旗下凌克品牌还拿到过WTCC冠军车队的头衔。

    凌克车队的这个冠军头衔,相比较蔚来跟DS钛麒的FE冠军,以及程龙创建的耀莱DC勒芒LMP2冠军,含金量其实要更足一些。

    因为凌克车队,是属于技术派的厂队!

    对于这么一家车企,有进军高级别方程式的想法不足为奇,欠缺的只有资金跟实力。

    “北,李给了承诺,只要你能顺利进入F1,华利集团有很大概率以冠名的方式,帮助你去竞争正式车手席位!”

    车企进入F1的方式其实有很多种,最常见的自然是技术最为雄厚的厂队。

    比如大名鼎鼎的奔驰、法拉利、雷诺等等。

    当车企实力欠缺一些,无力单独支撑一支F1车队的研发跟运营,就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进入,比如成为引擎供应商。

    像是著名的日本车企本田,多年来靠着提供引擎混迹在F1围场里面风生水起,反而独立运营的时候一塌糊涂。

    如果技术再拉胯一些,连引擎都造不出来供应,只能采取最后一种方式入场,那便是冠名一支F1车队。

    就拿国内比赛熟悉的索伯车队举例,早两年它的名字叫做阿尔法罗密欧车队,实际上就是砸钱拿的冠名权。

    华利集团的实力跟技术,很明显达不到底盘制造商或者引擎供应商的标准,那么就只剩下砸钱冠名这一条路可走。

    F1车队挑选车手的时候,冠名商同样有着很大的话语权,甚至砸钱足够多的话,还能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。

    如果有华利集团的入场,陈向北实力又没菜到出奇,他就相当于在F1围场有了一座大靠山,就如同佐藤琢磨背后有着本田集团,中岛一贵背后有着丰田集团那样。

    “北,华利集团种种迹象表明,他们野心真的很大。”

    斯塔勒最后感慨了一句,他这辈子跟不少顶级车企打过交道,算是见多识广。

    唯有华利集团,让他感受到一股雄心勃勃,想要成为世界级车企的“野望”!

    单单一个收购沃尔沃,就已经足够夸张,堪称并购案里面的“蛇吞象”。

    结果现在沃尔沃还没有完成收购,华利集团就想着进军F1领域。很明显他们打算在最短时间内,提升自己品牌的知名度跟科技含量,这是

第143章 中国车企的野心(3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